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49节 (第3/3页)
作为一州主官,唐刺史当然很重视整个府城的教育。这么做,他也并非畏惧韩彻。而就像心腹刚才所言,没必要也不值当。 ??教材只是来得不那么容易,又并非得不到。 ??这么商量一番后,再有人寻来,唐刺史都想法子避开。实在避不开,他便婉拒。 ??裕州内,官职又以唐刺史最大。其他人便是再有权势和本领,也犯不着为这事去行逼迫唐刺史。 ??因此这事就这般过了,唐刺史连派人去寻韩彻都没有。 ??这次看完安南呈交上来的文书,唐刺史便把它们连同府城其他的文书一起,快速发往京城。 ??文书传递一般都有专门的驿道,速度比正常行走还会快捷不少。 ??不过半月左右的时间,便被送到至京城。 ??韩彻在文书中有写到安南下县升为中下县,请求朝廷增设主簿一名以及创办县学,请求增设教谕和训导其实都是小事。 ??却没曾想,就这点小事竟引得朝廷起了不小的争执。 ??说到底,还是因着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,对太子一党的不满日渐明显。其他的皇子冒头,这些势力搅和到一起,借着这次的事又一次政治斗争罢了。 ??尤其是太子党这两年被打压得厉害,更是急切又忧心,便越发迫切的想要把旧人韩彻提拔回京城。 ??这几年别的不说,在搞民生经济上,韩彻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。最要紧的是,对他们而言,韩彻是坚定的太子党。 ??“安南土着之害,历朝历代,皆不得其法。然不过数年,韩彻便可将其收复,使安南人口不过四千余人,增至一万余人……”朝堂上,太子党的人这般慷慨激昂的列数韩彻在安南的一干政绩。 ??“以生蚝造石桥,解决过往桥基易冲垮之患。兴修官道,创办县学……” ??“安南县内近几年,亦无盗寇贼匪之害……如这般大才,岂能继续在安南埋没?” ??地方主官的主要职责,莫过于税收,教化,治安,以及基础建设。而这四项中不论哪一项,韩彻这几年在安南都进行的非常不错。 ??然太子党想要把人调回京城,其它党派自然不会甘心。有一大臣更言道韩彻虽政绩确实不错,但韩彻也年轻,年轻更需要多磨砺心志。如他被流放发配到安南后,所言所行,虽皆有很大改进,但仍可再进步。 ??这话就是在意指当初“蛊惑太子,动摇国本”一事。 ??老皇帝此时便坐在龙椅上,又一次静静的看着下面的人奋力争执。 ??第59章 ??来信 ??在老皇帝看来,韩彻确实是有一些才干的。就流放发配到安南之后的言行举止来看,他也已经懂得识时务。 ??这样的人是能用的。 ??老皇帝目光便缓缓扫视一圈站立在下方的朝臣,突然感慨道:“谁人不年少?孰人无过错?惟以改过为能。” ??不待朝臣反应过来,他又叹道:“罢了,今日有些乏累,暂且先散朝吧。” ??朝会散去后,不出意外,朝臣们私下对老皇帝最后的那番话话都开始猜测讨论起他的态度。 ??“惟以改过为能”这话明面上好似是在说韩彻,可也难保老皇帝这是在借韩彻的事,说太子呢! ??假若真是在暗指太子,那是不是说明老皇帝已经有了原谅太子的心了?这对于太子党来说是既惊且喜,但对于其他的党派来说,自然便是感到事态极其严重。 ??其他党派的人当然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党就这么起来,朝廷党派的争夺历来便是极其残酷的。 ??是只能允许成功,容不得失败的。 ??当朝廷派遣的主簿和县学教谕,训导抵达安南的时候,韩彻刚忙完今年县内春耕的指导和巡查。安南百姓如今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,苎麻,莲藕,甘蔗和油茶树。 ??另外,因县城外来商贾客流和务工者的强大生活需求,安南百姓也会养殖许多家畜和种植一些日常蔬果。 ??这两年品类也是越来越丰富。 ??“拜见韩大人。”四人齐声向韩彻作揖行礼。 ??韩彻示意他们不用多礼,又客气的询问了一下他们路途可还顺利。四人言道他们是从府城那边以石桥通往的安南,交通甚为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