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342节 (第3/3页)
职事官数量来说,不值一提,捞个实缺没有任何问题。 ??因此,科举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。考中就能做官,最低也是从九品,运气好的话,七品官也不是不可能。 ??这个前景,足以让人趋之若鹜了。 ??进士科考试,每年都数千人参加乡贡考试,最后录取一百个,这是什么竞争难度? ??农科考试明年第一次考,还不知道具体数据,但稍微一想就知道,难度要低好几倍不止。 ??算科就更不用说了。 ??之前朝廷开明算(数学)科,结果一次才录寥寥几人,有时候甚至一个都不合格,没录取任何人。这次按道固定名额,等于是在给老少边穷地区送官位。 ??这就叫改革红利,抓住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。 ??“牛卿有这文笔,知制诰都可当得,为何要去西域呢?”太极殿内,看着几份诏书依次被送出,邵树德走到一边,洗了洗手,问道。 ??“臣自幼读书,便有济世安民之志。”牛希济说道:“安西诸州新得,胡风遍地,若不施以教化,难以稳固。臣思来想去,这事还得咱们读圣贤书的人去做。” ??“进士一科,录108人,农科、算科加起来也59人了,你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邵树德问道。 ??“臣原本确实不以为然。”牛希济回道:“但细读《致治》之后,心中豁然开朗。国朝肇建,农学出力甚大。甚至就连算科学子,也在诸州坊市之中出力,为朝廷带来了无数商税,功亦大焉。臣觉着,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大用,绝不能厚此薄彼。” ??邵树德听完,轻声笑了笑。 ??牛希济的话,颇多别扭,话外似乎还有余音。但他懒得深究了,没必要。 ??他并不想一棍子打倒儒学,从来都没有过这种想法。 ??科举名额中,进士科仍然是最多的,足以说明地位了。 ??但他不想看到儒学僵化保守,排斥其他学说,最后唯我独尊。 ??没有竞争的儒学,不会有进步,甚至会变成宗教一样的存在。 ??像皮日休那种人,对韩愈打倒其他学说拍手叫好,甚至写文章四处宣传,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。 ??允许百花齐放,互相竞争,互相促进,这才是正道。 ??在这件事上,邵树德其实背叛了自己的利益。 ??对君王来说,没有比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更方便、更省事、更稳固的了。 ??但他是穿越者,玩够了,享受够了,没必要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。 ??“就如牛卿所愿意吧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焉耆府还缺个少尹,就你了。好好干,勿要让朕失望。” ??“臣谢陛下隆恩。”牛希济应道。 ??牛希济离开后,邵树德坐在龙椅上,突然之间就有些彷徨、孤独。 ??天子,终究是孤家寡人啊。 ??这次的科举改革,名义上是群策群力,实际上是他独断专行。 ??他从武夫中走来,一手创建了军队,一手拉扯了朝堂班子,打下了偌大的天下,威望、权力已经登峰造极。这个时候,已经没几个人敢在他面前讲真话了。 ??中书侍郎陈诚曾经脱下面具,不再讲那些车轱辘话,直截了当地问他,想要什么样的天下? ??邵树德当时很惊讶,没想到老陈还是个隐藏得很深的儒士。 ??他当即给出了答案:百姓安居乐业、工商繁荣;通使周边,交流促进;文化输于周边,令各国景仰,纷纷来使。 ??陈诚说,少了一个“长治久安”。 ??此话一出,邵树德便明白了,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。 ??他若真想“长治久安”,呵呵,历史上的招数还少么? ??他可以学北宋,深入控制民间经济,实行各种专卖制度,甚至就连百姓生活的各类日用品、蔬菜、水果都插一脚,分润好处,厘定价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