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权御山河 第165节 (第1/3页)
??秋薄自小跟着北寰府大公子,北寰羽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北寰将军一起在军营里学习。秋薄从小耳濡目染,对许安归说的这些话多少有些感触。 ??当年南境军所向披靡,就是因为他们军粮充沛,战斗意志高亢。这离不开北寰将军在南境进行的屯田制试点。 ??边境荒地甚多,若是有军队愿意去开垦,必然会有更多流离失所的人愿意在当地成家立业。边境人口富庶,征兵就不在话下,边境戍卫就更加牢不可摧。 ??这是一个良性循环,于情于理东陵帝都没有理由不许。 ??而且,这一项举措,是一直跟着当地军政,不随人走。无论谁来的当这个兵部尚书,无论是谁来做这个皇帝,都可以用这个政策继续屯田。 ??东陵帝听了许安归的解释,知道这是对东陵军政是一个长期有利发展,当即点了头:“这个屯田制大方向是很好,但是兵部还是需要与户部一起拿一个详案出来。开垦的土地都要跟户部登记造册。” ??许安归颔首:“是,儿臣下去还要跟下面的人多沟通这件事,尽快制定一个方案。直接推行全国是有些困难的,可以先选几个地方试点。一开始或许会有怨言,但是等到他们尝到了甜头,怨言自然会消。” ??东陵帝点头,继续道:“第二改是官员调动。这些你点名要的人,你可了解?” ??许安归回道:“是,兵部侍郎的位置缺了很久了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人帮儿臣做。说句杞人忧天的话,若是日后北境开战,战事焦灼,儿臣少不得要披挂上阵,这后方若不是儿臣信得过的人,这仗恐怕也难打。” ??许安归这句话暗指什么,东陵帝很是清楚。 ??北境乌族负隅顽抗,频繁骚扰,大有与东陵一决雌雄的架势。若是北境门户被人强行打开,那东陵举国危矣。 ??许安归举荐的这些人,有些是东陵帝眼皮底下的人,比如说江狄,石武。有陈礼记的大儿子陈平,以及两榜进士出身的百晓。还有些人,是季凉提的。 ??兵部的许多位置缺了太久,当年又死了那么多人,即便是推举,调任,也不可能把这些位置全部填平。 ??只能先推举一些重要的,先走马上任。 ??东陵帝对许安归推举的这些人没什么异议,接着往下看第三改,东陵帝就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了。 ??“这第三改,解决军队士兵们的婚事……”东陵帝蹙了蹙眉,“这是从何说起?” ??许安归笑了,解释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现在能去征兵处投身军营的人,都是一些空有一身力气的壮年男儿。他们或因为战乱失去亲人,或因穷困而无法娶妻。正如第一条改革所言,这些人或许无牵无挂,但在战场上若不是为了建功立业,也不会拼死杀敌。儿臣在北境军里待了八年,深知那些热血男儿心里的想法。打不过,可以退守,反正后方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让乌族抢的,也没什么百姓可以让乌族杀的。他们求战欲不强,所以这些年北境战事很是焦灼。” ??许安归微微颔首:“若我们可以帮他们解决婚配问题,让他们在北境扎下根,那他们为了守护自己的家,自己的妻儿,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。这样日后再言北伐乌族一事,收复北境疆土,指日可待!” ??东陵帝觉得许安归这一举措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,才提出来的,不由地点了点头。 ??其实这一条,也不是许安归想出来的,只是之前季凉玩笑一般的话,给他提了一个醒。那些所谓的平头老百姓最后希望的,也不过就是一个安居乐业。 ??何为居? ??有妻儿父母,才为居。 ??何为业? ??参军故为重要,可军队一起开垦荒地,让他们一家老小有田可种,可以养家糊口,那便是业。 ??许安归的第一条,除了解决军队屯田,自给自足粮饷问题,还想解决的是这些士兵参军以后一家老小吃饭问题。 ??多出来的土地可以给军属种,每年交一些粮食给军队就好。 ??而第三条,则是为了让这些人知道,参军入伍,也是一种活路。有军队作为保障的屯田,比一般外面自己种地缴纳税款,要轻得多。 ??这样就会有更多人想要参军。 ??“这法子倒是好,”东陵帝有